close

【書     名】《陸天遙事件簿(1)消失的那一天》

【作     者】尾巴

【繪     者】ALOKI

【出 版 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29日

【書籍簡介】

   悲慘的人生才算得上精采的故事,

   你的人生,夠悲慘嗎?

   徐欣完全不記得自己為什麼會來到這座詭異的「圖書館」。

   偌大的圖書館裡除了直通天頂的書櫃,只有一位全身黑衣黑褲的俊美少年。少年自稱「陸天遙」,是這座圖書館的「記錄者」,專門負責將被引導前來這裡的人們的故事記錄成書。

   我的媽媽,是被「鬼」殺死的,你相信嗎?

   說也奇怪,明明是初次見面,徐欣卻忍不住開始娓娓述說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小學時因為一樁意外被迫搬家,卻在新家看到一對恐怖的「母女」。她試圖警告家人,卻只換來質疑和斥責,直到妹妹掉進水溝受傷、哥哥變得異常暴躁,媽媽更從三樓一躍而下,全身扭曲死在血泊中,一切都為時已晚,留在她記憶裡的,只剩下那對「母女」令人不寒而慄的冷笑……

   徐欣始終不明白「那一天」的真相,但陸天遙卻說:「我們不需要知道真相,我只想知道妳的故事。」而他沒說的是,這裡專門收集黑暗的故事,越血腥、越離奇,「借閱率」就越高……

65689.png

【書     名】《陸天遙事件簿(2)沒有名字的故事》

【作     者】尾巴

【繪     者】ALOKI

【出 版 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12日

【書籍簡介】

  我媽媽是因為愛著我,才會殺我的!

  陸天遙擔任這座圖書館的管理員已近千年,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事。

  先是自稱被媽媽殺死的少年姜奎,拒絕說出自己的故事,甚至退化成無法言語的嬰兒,一直賴在圖書館不走,繼而少年的阿姨呂雅薇也在一片狂風暴雨中闖進了圖書館。

  陸天遙在這裡待了這麼長的時間,有著悲慘人生的人絡繹不絕,但即使是彼此相關的人,也從來不會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圖書館裡,這次是一個特例。

  「我們一定得把自己的故事都說出來,才能出去,對吧?如果可以,就由我這位阿姨來說吧。」

  究竟是什麼樣的媽媽,會忍心把自己的孩子殺死?又是什麼樣的媽媽,會背叛孩子對她的愛?隨著呂雅薇開始述說他們的故事,陸天遙的心中也出現了一些似乎早就該遺忘的記憶,那些曾經身為人的痛苦和罪惡感,無論過了多久,都依然在啃蝕著他……

【作者介紹】

尾巴

  也以另一個筆名「Misa」活躍於創作之中。

  該是理性的金牛B型,卻從小就被說是不切實際以及天馬行空。

  但我十分感謝自己的天馬行空卻又時不時理性吐槽自己的矛盾,才能讓我創作出這麼多不同種類的故事,最大的願望便是能一直寫到不能寫為止。

  最喜歡「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這句話,只要你細心觀察生活周遭,每一道風景都是畫面,每一個人都是故事。

【繪者介紹】

ALOKI

  全自動貓咪餵食器。

  Tumblr:alo-ra.tumblr.com

  Pixiv:id=2274006

心得:

什麼是「真實」?每件事情都有多種角度的剖析,而真實存在於何方?

  我想真實只存在於自己心中,信念、思維都在影響著自己所看見、相信的事物,而這些真實不外乎都參雜著「主觀意象」,那真切又客觀的「真實」在何處?有沒有人能洞悉一切?在《陸天遙事件簿》中「真相」根本就不需存在,只要有「悲慘」、「醜陋」,能激起人情緒的故事就足夠了,因為每個人都只相信自己所見所聞,從未能客觀的洞悉真相,使得真相的價值不復存在,每個人重視的都是自己想像中的真實,在面對同一件事實時總會有諸多版本呈現在眼前,有些地方拼湊的起來,有些地方則是再怎麼填補都無法補足空缺。

  「旁觀者清?」旁觀者真能看透一切真相?我承認旁觀者總會以比當事人還要客觀的思維去探析真相,但旁觀者容易只看見表面,那深植故事核心之境,唯有當事人才能深入探究透徹,那世界上的真相都是些什麼?「控制?」、「操弄?」、「意識表現?」、「表面?」、「模糊之境?」

  只能說為了取得「較為客觀」、「貼近真實狀態」的資料,實證研究就這樣作為「真實、客觀」之指標,但變項實在太多,每一項實證研究中總會有「偏值」存在,無法輕易萃取出「一致性的常態」,只能取出「平均值」作為最後之結果,這些真真實實、虛虛假假、誤差都一致被吸收,只是吸收多寡的問題。由於真實總是難以被定義、呈現出來,只能擷取較為接近之數值作結。但人生的真相真能如此被推論出來嗎?

《消失的那一天》

  一家五口所知道的「那一天」,有著諸多懸疑,要將拼圖湊齊,卻總怎麼湊怎麼有矛盾點,以及空白處,最接近真實之人在何處?明明針對同一件事卻有著各種版本,如同羅生門一般,每個人都只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世界本來就存在著「主觀」、「客觀」;「真實」、「虛假」,要站在哪個角度去看世界就只能依照個人需求了。「真實」是很容易被摧殘的,人的記憶量是有限的,人會為了填補記憶的空缺而將假資訊插入舊的/模糊的記憶之中,以呈現出一段具有連續性、流暢的記憶,那假資訊有可能是自己「認為的真實」或「為了增添趣味而自行添加」,亦或是「依照自己性格、行事作風去推估出來的微真實」。只能說世界上無奇不有,有比悲慘更悲慘的故事,但同時也有比歡喜更歡喜的故事,要怎麼想都看個人。

  真實固然重要,但對於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自我滿足」,因為自我滿足而造就了《消失的那一天》的羅生門現象,真相到底是什麼?唯有當事人才能清楚知悉,至於引起悲劇發生的元素,可能就在於「不信任」、「懷疑」、「恐懼」中產生感情裂縫所引起的吧?《消失的那一天》謎團真的太多,故事也以開放式作結,難以釐清故事真相,但卻也激發了更多的「興趣」想要去探究。

  《消失的那一天》(第一集)作為故事的開端,以奇幻、懸疑的劇情帶動整個故事的流向,一步步領引讀者前往更為深淵的境地,當所有線索聯繫起來時會帶給讀者怎樣的震撼呢?對此我很感興趣。

《沒有名字的故事》

  只能說從頭到尾都很精采,在這本書(第二集)揭露了更多訊息量,一一將每個角色串聯起來,彷彿將不同的故事拼湊起來就能得出「最佳解」,讓人更加期待第三集的到來,不知道書名會不會真的是「天天念念,遙遙無期」?第二集故事的真相彼此間能流暢的串聯起來,不像第一集一樣撲朔迷離,難以得知真相,第二集的故事也較為悲痛,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環境對人真的很是重要,在怎樣的環境中生長,就容易養成相呼應的思維,唯有發現問題癥結點,以及勇氣才能跳脫出環境設下的框架,將悲痛的人生更換軌道、路線,但還是有無法逃離的時候,人心叵測,為自己引來的是助力還是拉力呢?

「這些前來的人們,說出的都是他們所相信的事實。所以無論事情的本質是真是假,對這些說故事的人來說,都是真實的,那是他們的角度所看見的,他們所相信的事物。況且故事本來就是真真假假,人生亦然。」

  上一段是陸天遙在傾聽呂雅薇談論呂雅薇的人生故事時所得到的反思,啟動了整個故事的齒輪,齒輪就這樣運轉著,幫助讀者將上一集《消失的那一天》故事拼圖重新做拼接,讓讀者更能看見故事全貌,或許對於《消失的那一天》每個故事角色來說,自己相信的就是故事的全貌,但或許「真實的全貌」都在每個人的演繹下變了調,而他們卻渾然不知。

  《沒有名字的故事》除了講述了家的故事外,同時也提及了我最感興趣的家兄弟,以及歷屆圖書館管理員的故事,唯有在這一集的伏筆讓我對陸天期的存在有了些微的想像,或許陸天遙的記憶全因他而起同時也因他而結,唯一故事有在運轉的可能只有陸天遙本人,而陸天期的故事可能早早就已作結,因而出現了神祕的黑白門作為兩兄弟間劃分的界線,但這也只是我的猜測,感覺下一集一定會很精采,故事的真相就讓我們靜等最後一本書來進行串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綺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